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我國書籍出版在全球地位之探討

我國書籍出版在全球地位之探討

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我國於「全球書籍出版23強國地位圖」內的位置。研究的方法包括文件資料分析法、視覺化資訊圖繪製法。研究結果如下:1. 我國2012年人均書籍銷售額(市場大小)為39.57歐元(地位圖內的橫軸座標值)。2. 我國2012年每百萬人平均新書數量,為1,839種(地位圖內縱軸座標值)。3. 我國2012年人均GDP為$16,789歐元(圖內圓圈大小)。依照RWCC 2014年所繪製的「全球書籍出版23強國地位圖」,台灣在全球書籍出版23強國中的地位,落於西班牙旁。新書總數,2012年位居全球第二,略遜於英國;人均書籍市場大小則超越七個國家,其中有金磚四國、波蘭、土耳其、墨西哥,全球排名第18名;人均GDP與西班牙類似。「全球書籍出版23強國地位圖」內,我國書籍出版所在位置特殊,既不屬於金磚四國的群組、也不屬於西歐與北美強國的群組,有點類似英國、挪威,孤立於兩大群組之外,可說是「自成一格」。研究的結論如下:1.我國在書籍出版領域是「已開發的國家」出版新書總數名列全球第二、人均書籍市場大小排名全球第18名。我國書籍出版的狀況,已經走在前端,必須想辦法創新,要設法比過去的自己要更進步。2.台灣人口少、市場小,宜努力經營全球的華文書籍(繁體字版與14億人口的簡體字版)市場,透過雲端書櫃面對全世界的華人數位閱讀市場;3.與全球物流合作快速遞送紙本出版品。更進一步出版英文(或外文)書籍,面對全球英文(外文)出版市場,擴大書籍市場的營收。我國「電子書」尚未起飛,有待努力擴張電子書的製作、以及透過雲端銷售至全世界,未來將暢銷之作品,推廣為不同著作財產權(翻譯權、商品權利、改編舞台劇連續劇等等)至全球各地,以利擴大銷售額,將我國的書籍出版地位對提升到23強地位圖中的右上角靠近挪威的地位。

關鍵詞:#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市場規模(人均銷售額)、#全球書籍出版23強國地位圖、#書籍出版、#新書出版量(百萬人平均新書種數)、#資訊圖、#全球地位

資料來源:
2017519日,論文〈我國書籍出版在全球地位之探討〉發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舉辦之2017 圖文傳播數媒科技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7 ICDMGCA&S)p.9-19

重新定義「出版」

重新定義「出版」─

    徐明珠(2016)的研究指出:科技破壞之下,出版植基於產業新的生態體系下,應重新定義「出版」,「圖書雜誌(期刊)出版」新定義如下:「出版,是以數位化技術選題、編輯內容成為獨一無二的作品(具有著作權、不侵犯他人著作權),然後,動員內部與外部『組織、機構與資源』,將此一獨一無二的創作作品(以數位技術製作的數位內容)複製、上傳到『雲端書櫃』,以『數位出版品』的形式,向公眾傳播(透過廣告、公關、新書發表會等等)發布出版品,由讀者下載複製到其閱讀的載體(手機、平板電腦、電腦、或者特殊的閱讀裝置等等),完成第一階段的出版活動;一旦,該數位出版品能夠受到大眾讀者的喜好,則進行紙本出版品的規劃、動員不同的內部與外部『組織、機構與資源』,進行複製實體(含紙本)出版品、並將這些大量的實體(含紙本),向公眾傳播(透過廣告、公關、新書發表會等等)發行出版品,完成第二個階段的出版活動。前後兩個階段,包括期間投注於出版品內容產製、行銷、管理等產業價值網中之一連串相關的社會活動、行為。」
   
    然而,更寬廣的「出版」定義,需將數位內容納入,包括具備文字、圖像、音訊、視訊等一項或多項、乃至複合元素之獨創並擁有著作權之作品,經公開發布或藉由行銷管道公開銷售之社會活動或行為,以期提供閱聽人瀏覽、閱讀或滿足各項感官之需求者,均可泛稱為「出版」。包括「以印刷或電子形式(含網路)發行之新聞出版、雜誌及期刊之出版。以印刷、有聲書或網路等形式發行之書籍出版;目錄、照片、明信片、賀卡、美術複製品、廣告印刷品、電話簿及工商名錄等之其他出版業;以及作業系統軟體、應用軟體、套裝軟體、遊戲軟體、線上遊戲網站經營等之軟體出版業…等等。」

資料來源:
徐明珠(2016年04月)。出版業行業標準分類之探討。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年報,2016(1),202~216。
#出版 #定義

張其昀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_中國文藝復興的ㄧ塊沃土

張其昀部長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創辦成立典禮上,民國441031日,時任教育部長的張其昀博士勉勵本校為:中國文藝復興的ㄧ塊沃土。

圖文傳播藝術學系三十周年慶祝文
#張其昀 #美術印刷科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 #藝術 #專門學校 #印刷工業 #羅福林 #史梅岑
而立之年
羅福林
(刊載於:印刷雜誌,43期,第六頁。76331日出版,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印刷科三十周年)

    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是五十年代的嶄新產物。那時整個台灣沒有藝術專門學校,更談不上美術印刷科,只是當時的教育部長張其昀先生,他畢竟高瞻遠矚,常行人之所不敢行,迅即勘定板橋浮洲里一片土地,蓋建一座大樓,成立包括國劇、音樂、影劇、美術工藝及美術印刷等科的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QB按:國立藝術學校剛成立時僅有美術印刷、話劇、中國國劇三科,學生各40名,並無音樂、美術工藝),獨開風氣之先,卅年間,默默耕耘,而今黌舍巍峨弦歌為輟,桃李芳菲,遍及海內外,曉峰先生雖已作古,惠澤永留人間,緬懷先哲,能不撫然!

    福林當年係奉命承辦美術印刷科,創造伊始,篳路艱辛,僅憑一幢教室、幾位教師,與一些簡陋凸版印刷設備,便得開課;然而美術印刷科不同於國劇、影劇科,它需要內容充實、設備齊全的實習工廠,否則紙上談兵,畢業後無法配合市場需要。那時台灣印刷工業尚在開發,彩色平版印刷堪稱萌芽。福林曾擬借僑聯印刷廠為實習工廠,後因其出售民營未果;其後有擬藉經濟部工業委員會假美援創辦中華彩色印刷公司為實習工廠,又因人事變遷而事與願違。不得已以克難方式,不時流轉於印刷同業間觀摩實習,敷度草創之際的最初數年。不久福林以其他職務繁重,無暇兼顧,科務遂由史梅岑先生繼承。

    歲月冉冉,不覺整三十年。十年樹木,猶且綠葉成蔭子滿枝,況三十年?相信藝專在此期間,受台灣工業起飛,經濟繁榮之惠,美印科自也具有相當規模。祇是科技日新月異,印刷工業也不免受電子科技的衝擊,而發生劃時代的革新,不斷品質精湛,而且生產迅速,蓋非如此不能配合整個工業之需求。因思藝專美印科必已覺察此一時代需要,而向同一目標以赴,展望前途似錦,不勝忭賀。

原文刊載於:印刷雜誌,43期,第六頁。76331日出版
(時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印刷科三十周年)
201767日,QB複刻整理。羅福林,為創系第一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