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台灣的活路,賺取外國人的錢


國內產業、官方最新(醉心)推廣的是「服務業」,認為台灣未來的命脈是「服務業」。但是想要累積財富,上上策是賺取外匯,「服務業」要賺外匯,台灣才能累積財富,如果只是服務島內的台灣人,口袋裡的錢換到褲袋中,換來換去,財富沒有增加;所以,服務業員工的外語溜是第一要務,工作人員能聽得懂來客說的話,外國客人才樂意來台灣,才能賺取外匯。

台灣周遭的客人,日本客人來台舒適,原因是台灣同胞說日語的多;遠一點的客人,從美洲來的美式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成為必要;再遠一點,印度人;再遠一點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歐洲人法語、西班牙語、德語、義大利與、希臘語;再遠一點,英國式英語。請問,這些客人,我們能夠服務到讓他們滿意??

如果,來客聽不懂國語,唯一的辦法,服務人員的英文要溜,而且能分辨全世界五大洲的人種,理解各地各國的文化,客悅才能賺取來客的錢。台灣才能累積財富,不然,永遠是島內的人,賺取島內人的錢,總金額永遠不變,台灣的財富不可能累計。

這樣分析下來,台灣公司的老闆們要鼓勵員工們熟練英語,英語第一,其他各國語言次之。各級政府,也應該設法讓國人能講英文、寫英文,聽英文;然後是其他的外國語言。---Q.B.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數位出版產業編輯人才編輯加工職能

數位出版產業編輯人才編輯加工職能

編輯加工是整體編輯流程中的核心角色,在編輯加工階段,就能對稿件加工、將內容修辭潤色、進行編排設計,並藉由校對的把關工作,確保數位出版的品質,是項工作在全編輯的流程中占有關鍵性的位置。

(一) 編輯加工職能向度及指標
本研究獲致數位出版產業編輯人才編輯加工三個向度及18項職能指標如下:

1.稿件加工
稿件加工向度主要的職能內涵在於訂正內容的錯誤、學術性錯誤,修詞潤色提煉文字的能量,精練內容的主題,並舖陳架構與脈絡,確保稿件邏輯性,調整內容結構,展現編輯組織和把關內容品質的功力。職能指標如下:訂正文字語法邏輯錯誤、訂正學術性知識性錯誤、修詞潤色提煉主題觀點、尊重原創提升出版品質、精減蕪雜突出主題重點、調整結構符合內在邏輯。

2. 排版設計
排版設計向度主要的職能內涵在於思考使用者體驗,考慮使用互動性,設計使用者介面,以使用者路徑引導,引導讀者入情境,編排時並應考量螢幕大小,依不同界面規劃和製作、同時能充分思考數位化特性,應用軟體編排多元化內容,以及進行互動式設計和運用特效,以製作、剪輯完成聲光影像等數位化內容。職能指標如下:以使用者介面原理設計、進行不同出版規格製作、運用軟體編排設計頁面、運用動畫軟體製作特效、分鏡技巧與以影像敘事、剪接以及組織混合媒材

3. 校對樣稿
校對樣稿向度主要的職能內涵在於運用電腦來校對,能夠分辨詞語適當性,校正合成的語音,使五感體驗相互加乘,並確保稿件的正確性,評估聲音像和影像的配置,同時從脈絡檢查內容,以確保編排後數位稿件之內容和設計品質。職能指標如下:運用電腦軟體支援校對、區別基本的字義和用法、核校音視訊清晰度語調、核校原稿母帶之正確性、核校圖文音視訊之配置、發現疑問並能合理推斷。

 (二)編輯加工職能指標重要性程度
在編輯加工三個向度18項職能指標,計分成「必備」、「應備」2類分級職能。必備職能包括:以使用者介面原理設計、尊重原創提升出版品質、精減蕪雜突出主題重點;應備職能包括:調整結構符合內在邏輯、進行不同出版規格製作、修詞潤色提煉主題觀點、發現疑問並能合理推斷、訂正文字語法邏輯錯誤、運用軟體編排設計頁面、運用電腦軟體支援校對、核校圖文音視訊之配置、訂正學術性知識性錯誤、區別基本的字義和用法、核校音視訊清晰度語調、分鏡技巧與以影像敘事、剪接以及組織混合媒材、核校原稿母帶之正確性、運用動畫軟體製作特效。

(三)小結
綜合以上,本研究獲致數位出版產業編輯人才編輯加工三個向度18項職能指標,三個向度為稿件加工、排版設計以及校對樣稿,必備職能包括:「以使用者介面原理設計」等3項;應備職能包括:「調整結構符合內在邏輯」等15項。在紙本出版遇上數位出版,造成實體書市場上震盪之際,對編輯職能的重塑與提效產生催化作用。重視編輯加工、排版設計、校對樣稿,並善用科技的特性,促成內容品質之提升與編輯工作的效率化。

資料來源:
徐明珠、賀秋白(2014)。數位出版產業編輯人才編輯加工職能之研究。2014中華印刷科技年報(Journal of CAGST 2014)。p.453~467。

印刷不死、亦不凋零

印刷不死、亦不凋零

圖文傳播產業環境變化不斷、屬於動態的。

在時光推移下,政治、經濟、社會、人口變項、科技、自然(天災:地震、颱風、土石流、乾旱、水災等;人為之地形地貌破壞等)、環保、法律等等風起雲湧,不斷侵入圖文傳播產業,「印刷已死」的呼聲又起,圖文傳播產業必須面對應變。

本研究採「複合式研究法(Hybrid Research)包含:一、雲端資料庫搜尋與蒐集資料;二、內容分析;三、機會分析;四、威脅分析。」等,進行質性研究,探討(一)策略規劃之準備工作為何?(二)當前科技因素(Technological factors, T.Fs.)衝擊下圖文傳播的機會與威脅(Opportunities & Threats)如何?(三)新環境分析之下的圖文傳播新定義為何?

研究的結果發現:大環境的分析OT的部份,又以PEST分析,或者PEST-LE分析占多數,亦即分析:政治因素(Political factors)、經濟因素(Economical factors)、社會因素(Social factors)、科技因素(Technological factors)、法律因素(Legal factors)、環保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等等。科技因素(Technological factors)衝擊下對於圖文傳播產業的機會與威脅具在,本研究整理成表,提供產業參考。

新環境分析之下的圖文傳播亦產生新的定義,本研究亦重新加以定義,提供各界參考。圖文傳播之新定義(Definition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s)為:圖文傳播是創意(發想)、開發、策劃、審理「文字、圖像、語音、影像等數位內容元素」,使其適合生產、傳播、流傳、送上雲端平台等的再創造活動。此種再創造完成的新作品(具有新的著作權),透過適當之複製機制,依出版規劃之載體(裝載內容的容器:紙本或觸控螢幕等)、發行數量,複製為產品(商品);並經由各種行銷活動與閱聽眾互動溝通,以新作品之複製產品(商品)滿足閱聽受眾之需求,甚至獲致其回饋以改善傳播作業,來達到傳達資訊、思想、知識和感情的出版目標之一連串的社會活動。並提出「印刷不死、亦不凋零」的建議給圖文傳播產業。

關鍵詞:策略規劃、機會與威脅(OT)分析、PEST、印刷不死

資料來源:
賀秋白(2013)。圖文傳播產業策略規劃機會與威脅(OT)分析。2013中華印刷科技年報(Journal of CAGST 2013)。p.79~108。Received: May 6, 2013 / Accepted: May 22, 2013 / Published: June 23, 2013.